close

(公策)
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的理論基礎為何?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結構的內涵為何?【100地特3等】

(一)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的理論基礎:

   1. 由下而上政策執行(模式)是學者 P. Sabatier就政策執行"主導權"劃分的政策執行類型。其認為由下而上的政策執行,給予基層執行人員更多的自由裁量權,使其能夠因應複雜的政策運作狀況。此外,強調決策者與基層執行人員的互動性,讓基層人員可以反饋意見給上級決策者,使上下層級在執行過程中,形成合作的賽局

   2 由下而上的模式或是由後推進策略,學內有學者(丘昌泰老師)將之歸類為第二代政策執行研究:因應1980年代小而能政府再造趨勢,第二代的政策執行重視基層文官與地方政府的自主執行空間,並透過政策網絡進行政策執行 (p164)。

   3 由上而下政策執行強調以下面向:

    (1) 組織的過程與產出。 (2) 聯合執行的複雜性。 (3) 基層裁量權。 (4) 聯盟與討價還價的活動。

   4 總言之,由下而上的執行模式強調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功能互動性",決策者與執行者應共同協商"政策目標",形成合作關係,比較適合"自我管制性政策"與"分配性政策"的執行。

(二)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結構的內涵:

   1 有效的執行有賴於眾多行動者之間的互惠與互賴,而非層級結構的命令指揮關係。由下而上模式讓政策多元行動者重視意見與利益的溝通交流,因此執行過程,機關組織間的互惠性、標的人口的感受,得以受到重視。

   2 政策執行機關或執行者有權選擇執行的方式,以促成政策目標達成。例如自我管制性政策,決策機關訂定原則性規範,執行者為私部門(標的團體),該標的團體依據原則性規範自行決定活動的進行方式。分配性政策的例子中,例如消費券發放方式,可由各地政府自行決定方式。

   3 政策執行以計畫為基礎,而非以組織為基礎,呈現執行的互動,可避免機關流於本位主義或是重中央而輕地方。

   4 整體焦點:由下而上模式關強調政策網絡中多元行動者的策略互動。最初焦點:由下而上模式強調某一政策領域中的"地方執行結構"。執行過程"主要行動者"的認定:從地方到中央、從私部門到公部門。"評估標準":由下而上模式是以實現計畫為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anna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