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結果和政策績效政策主張與政策分析有何不同?政策分析具有哪些特性?【96身心三等/90退除役三等】

(一) 政策主張政策分析意涵及其相異處: 

     1 政策主張與政策分析之意涵不同

        (1) 政策主張是政策論證的結論,它是方案設計的指導方向,或是政策爭辯中的基本態度,若個人所持論據不同,則其政策主張也就不同。

   (2) 政策分析依據學者唐恩(W. Dunn)之看法,係指一門運用多元研究調查推理論證方法,以產出和轉換政策相關資訊,藉以在某種政治環境中,解決政策問題的應用社會科學。

  2 分別屬於不同之政策過程: 

   (1) 政策主張乃處於政策合法化之前之"規劃階段",由政策參與者,尋找有利資訊以強化本身的政策主張,並且提出反證抗辯其他不同的主張其目的在促使決策者接納或拒絕某個方案。

         (2) 政策分析之廣義論者認為,政策分析之內涵應包括政策規劃、合法化、執行與評估整個過程。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分析方法之重點在於描述、預測及建議,而政策執行後,分析重點則在監測和評估。是以,政策分析之範圍較廣。

      3 手段目的之關係

   (1) 政策分析是政策主張之手段、途徑。由於政策分析方法提供政策分析人員多種資訊,因此可使分析人員藉以推論出不同之政策主張。

   (2) 政策主張才是政策分析人員之目的,能提供他們一個邏輯推理之結果,也較容易得到決策者支持。二者有手段目的之關係,因此,事實途徑之政策分析可以提供描述性主張,評估途徑可提供評價性主張,規範途徑可提供倡議性主張。

(二) 政策分析之特性:政策分析之重要特性之一,乃相同的政策資訊,可能導致不同的政策主張。唐恩認為,政策分析有以下之特性:

  1 應用取向的社會科學:政策分析應綜合運社會及行為科學等學科知識,因此其注重三項問題

   (1) 事實:運用實證途徑探討公共政策之因果關係。例如解釋社會福利經費支出。

   (2) 價值:運用評估途徑探討公共政策的價值問題,例如分析政府稅收是否依照公平、所得差距來分配。

   (3) 行動:運用規範途徑,探討哪些行動方案可以達成上述價值標準,並解決政策問題。換言之,政策分析不忽略基礎研究,且更注重應用研究。

  2  調查的多元方法

       (1) 政策相關資訊的產出與轉換,皆須運用一定的分析程序,包括問題建構、預測、推介、監測、評估。

         (2) 這五種政策分析程序,唐恩認為有其層次性,但可能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的循環性。

     3 政策論證之結構經過上述分析程序和運用多元調查後,各項有關政策問題、備選方案、政策行動、政策結果和政策績效等政策相關資訊皆已顯現此時再運用各種邏輯、推理方法,針對政策資訊交互論證,以產出解決問題的可能答案。

  4 政策相關資訊是相關且相互依賴的:

   (1) 政策問題前因和所考量的價值將影響解決問題的方向

   (2) 政策備選方案:由於政策備選方案的科學資訊往往不充分,因此須借助創造力、洞察力和直覺判斷。依照學者Wildavsky之看法,政策分析須具備創意及想像力,才能突破不同時空環境的限制

    (3) 政策行動:係推介或選擇一項政策行動,各種備選方案的正負結果,其所涉及的政治、法制和經濟因素都因考量。

    (4) 政策結果:指政策行動的可衡量後果包括執行前和執行後之結果

    (5) 政策績效:達成某項政策結果,或達成政策問題所具價值規範之程度。唐恩認為政策產出的技術目標固然重要,但政策問題被解決的價值層次更重要

   5 政治問題由於政策分析是認知過程,而決策則具有政治性所以學者卓爾(Y. Dror)認為規劃要與權力結合,如果未與權力結合,規劃便要落空。例如政治權力結構、被推介方案之政治可行性、時間和資源可行性、資訊內容與形式是否容易取得、決策者的人格特質等因素,都將影響政策分析結果被運用的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anna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