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次地特我已經做好準備,
但結果與預期差距甚大,錄取分數62.2 我大概56多吧(尚未回家,只能從家人口中聽到各科大略分數)
--
大部分敗在公共政策(19分)其他有一科約在55(公管) 一科約 52 (民刑總) 兩科66多(政治學行政學) 行政法則有70,後面平均61.8(未達 62.2)
如果公策能夠達到我先前平均都有55左右 還不至於差這麼多(55-19 平均每科分被拉下去)
--
網友曾問我這次考完的感想,我覺得第一題要用梅茲納的版本真的無法寫,另外三題我寫完後也覺得還好
--
檢討:基本上我個人是認為準備過程是有大問題的。
1 我準備公策是以時事新聞去連結各個題目,有政策論證 可行性分析 利害關係人評估等 比較類似實例題的應答方式,這次考題偏向理論面向(就連梅茲納的政策分析人員的應具備條件?我想都沒想就跳過不讀)
2 自認為準備充裕的下場竟然是19分作收,我想我準備方向錯誤,我留檔案從政策議程設定 到 政策評估,以政策制定階段論的順序,將國考進十年常見題目做成一份考試題型,但是,我知道考試時我完全沒有猜中一題。但我以為是相通的概念,也會用進去寫,公共政策之前不曾發生過這種事,之前直接用課本看過印象去寫就還可以。所以不是考古題的熟悉度。
3 公策這科重點不在於寫了多少考古題,而是課本的熟悉程度。
4 但我當時很自信應該平均會有超過60,除了公策以外,比較意外公管也沒比較進步,這兩科是必須時常一起思考的(例如治理 網絡),所以我個人認為在公管必須要勤加看孫本初的課本,不能再以我做的考古題為主。
5 行政學只有66 (因為不確定是選擇差或是申論普通)但行政學我比較沒把握是第一題我用了太多轉換型領導的特質去寫,可能造成理解上與標準答案上的差異
6 民刑總我之前花很多時間在了解整個刑分犯罪類型,民總我花更多時間在整理那些債各 物權的條文題,已經不必要再做這些事。 尤其是很多題目是連老師也未必達得出來,我在整理甚麼@@..(基本上我只是想弄懂一件事情,就會全力集中在那件事情)
--
準備:
(一)關於公共政策
1 精熟宋文的教科書
2 不再特別整理考古題格式
3 將各單元的標題用活頁紙做成大標,隨時課本看到哪裡,標題就記錄到哪裡,方便考前30分鐘可以看標題回憶課本
4 時事題不再特別新增,除非有考友提供,或有還不錯的研究所考題有特別值得研究者
(二)關於行政學
1 目前程明的<葵花寶典>已經整理大半部分,應該將剩下部分未整理出來的整理成自己的筆記
2 空大版的行政學,閱讀是否有自己未曾看過的章節
(三)關於公共管理
1 孫本初<新公共管理>
2 王立明老師給的擬答 宋文給的擬答 已經有整理過部分一起整理出來
3 不以高考題型為主,而以章節 公共管理整體架構為主
4 目標:熟練各種題型
政治學
1. 精熟金鑰的題目
2. 必要時在去翻一下新版金鑰的題目
行政法
1. 維持法律的概念 釋字的重點
2. 這科選擇跟申論應該是可以交叉念:之前試過效果不差
3. 我做的考古題,感覺是必須要好好閱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