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公共議程(public agenda)與政府議程(government agenda)兩者內涵及其差異為何?並說明公共問題取得議程地位的條件為何?【98高考】
一 政策議程係指多元政策行動者對於各項政策議題或價值之重要性所進行的順序排列。Cobb 與 Elder 將政策議程區分為下列兩種,說明如下:
(1) 系統議程:又稱為公眾議程,係指一般公眾對於各項政策議題或價值的重要性進行排列之結果。此種議程包括所有政治社會成員所普遍認為值得注意的議題,且認為政府當局對於此類議題具有適當的管轄權。
(2) 政府議程:又稱為正式議程或制度議程。係指受到政府機關注意,並且被政府認為值得付諸具體行動的議題,政府就將此一議題列入政府議程內,並對各項政策議題或價值的重要性進行排列之結果 。
兩者的差異在於,除了發動者不同:系統議程是由一般公眾進行,政府議程是由政府進行,另外,政府議程較為具體、具可行動性,政府可能對之採取具體行動;反觀系統議程僅是由一些較抽象的項目所組成,它可以不提出可行的方案或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系統議程表現出來的,可能是一種眾說紛紜的情形。若以政策的產生過程而言,兩者分屬於不同階段:系統議程是一般公眾開始關注共同的私人問題、社會問題,並進入系統議程,它只是整個政策過程中,問題發生的階段,而後受到政府機關之注意,並進入政府議程,開始進行政策規劃、合法化、執行、評估。因此,政府議程有具題、可行動性的政策過程。
綜上而言,系統議程與政府議程在發動者、具體與否(或可行動性與否)、階段性、提出解決方案與否等 4項指標上有所不同。
二 公共問題取得議程地位的條件:J. Kingdon 提出多元能量流模式,它是垃圾桶決策模式的修正,用以解釋政策議程與選案的產出過程。其決定政策產出的3項因素,也就是公共問題取得議程地位的條件,有問題流、政策流、政治流、政策窗以及政策企業家5項條件,分別敘述如下:
1. 問題流:就是問題的性質。某些政策問題比較其他問題更具有"突顯性"的原因。所謂公共 問題的性質有"問題必須吸引公眾的關切、必須為公眾所共同關切、必須隸屬於政府相關部門的權責範圍之內。"
2. 政策流:就是政策選案的特性。政策選案本身是否具有可行性,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性、經濟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法律可行性、技術可行性、時間可行性、環境可行性等,或是在道德上能夠被利害關係人所接受。
3. 政治流:係指制定決策者的權力結構、狀態。
4. 政策窗:係指政策得以產生的時機,當上述3種量流碰撞在一起時,選案就容易進入政策議程,進而成為政策。
5. 政策企業家:願意投注時間、心力及金錢於某項政策議題的個人或團體。政策企業家是政策得以產生的推手。
其他公共問題取得議程地位的條件還有:
1. 政策領導人的考量:決策者對於政策優先順序的認知,將決定公共問題是否能取得政府議程地位。
2. 外環境的影響:例如危機或意外事件的發生、社會運動的大規模舉行、大眾媒體的大量報導等即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