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問題的提出需具備催生者(Initiators)與觸動樞紐(Triggering Devices)兩項要件,那四種類型的人常扮演公共問題的催生者角色?

(二)政府欲推動「蘇花公路改善計畫」時,應從事那些面向的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

(三)政府在行銷計畫時,應掌握時代脈動、發展趨勢,試問政策行銷涉及的主要策略要素內涵為何? 【99地特原住民行政】

(一) 柯柏(R.W. Cobb)與艾爾德(C.D. Elder)將公共問題的發生視為"催生者"(initiators)與"觸動樞紐"(triggering devices)之間的交互作用的結果。意即公共問題之發生乃催生者與觸動樞紐所影響的結果。柯柏和艾爾德指出社會上喜歡提出公共問題者,共有四種,以下茲就催生者與問題之觸動樞紐,分別說明:

  1. 再調適者(readjustors):指對於自己所遭遇的不利地位、及資源分配不公平現象提出質疑的個人或團體。

  2. 發掘者(exploitors):為擴大個人私利而提出問題的個人或團體。

  3. 環境反應者(circumstantial reactors):對於外在環境中,某一項不可預知的狀態或事件的發生而提出問題的個人或團體。

  4. 行善者(do-gooders):為自己所信仰的公益提出問題的個人或團體。

問題之觸動樞紐:指引發公共問題發生的偶發事件。可分成國內與國外環境:

  1. 國內的公共問題觸動樞紐包括有:天災人禍、科技進步、資源分配不公、生態丕變。

  2. 國外的公共問題觸動樞紐包括有:戰爭、國際衝突、國際政治情勢的變遷。

(二)推動「蘇花公路改善計畫」時,所從事的可行性分析之面向有:

  1. 政治可行性分析:指政策受到利害關係人的支持與配合的可能性如何。

  2.  經濟可行性分析:政策方案所需的一般性資源(預算)以及特殊性資源(人力、物力、資訊)是否確實可得。

  3. 行政可行性:行政機關是否具有能力,足以承擔執行工作。

  4. 法律可行性:政策方案是否逾越法令規定。

  5. 技術可行性:當前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的發展程度,是否足以支撐政策方案的執行。

  6. 時間可行性:時間幅度是否允許政策方案的進行。

  7. 環境可行性:政策方案是否能通過環境評估。

政策分析人員於政策規劃階段應以多元理性從事分析與判斷,否則在政策執行與評估階段將發生政策失靈的現象。

(三) 政策行銷涉及的主要策略要素內涵:(p-4-24 吳定師的獨門)

  1. 政策行銷的環境分析:以SWOT分析方法,進行該內、外環境的優勢、劣勢與機會威脅作分析,並加以利用,研擬出可行的策略規劃。環境分析的重要性,在於環境的影響力將決定行銷決策,而行銷計畫與組織各部門的功能都相關,有效的行銷計畫需要對組織產生影響之所有因素進行系統化分析,指出哪些狀況會發生、可以事先設計方法來預防。

    2. 設立行銷目標:

   (1) 環境分析之後,將其結果整合,據以設立政策行銷活動所要完成的目標為何,行銷目標的內容主要在說明公共服務與顧客群之間的關係。

   (2) 確認政策行銷目標的目的主要在具體表現組織所欲的遠景,也為決策活動在不斷變遷的市場中提供明顯的標準,更清楚界定所欲解決的問題。

  3. 發展核心行銷策略:是指一套"過程"的發展,也是整個政策行銷計畫的中心,包括"標的顧客的界定"與"行銷組合的設計"。

   (1) 標的顧客的界定、進行市場區隔化:為了使政策行銷計畫達成效果,並符合經濟可行性之要求,又要滿足顧客的需要,最有效的方式,是將需求相似的標的顧客聚集起來,此即市場區隔。

   (2)行銷組合的設計:行銷組合是政策行銷策略的中心點,也是整個行銷計畫的重點,包括有產品(服務)設計、定價、宣傳、及地點。

   4. 執行:要使計畫計畫有效的執行,並獲得主要人員的承諾與投入,參與及共識建立的途徑是最佳方式。

   5. 回饋:行銷計畫執行的相關資訊和經驗,須向"核心行銷策略"回饋,並做為下一個行銷計畫及目標訂定的參考依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wanna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